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北京所有慢行提升工程年底前全部完工

来源:北京日报  

在北京最美的季节里骑车出行,真惬意!今年,随着优化提升工程完工,二环辅路慢行系统通行效率提升了25%;自行车专用路截至9月底累计通勤超400万人次;贯穿“回天”地区、北部中轴的42公里骑行慢跑绿道,将服务周边市民通勤休闲……记者从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北京市民绿色出行意愿持续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17.2%,步行出行比例达到31.5%,一批慢行规划、标准指南将陆续公示、实施,推动北京2035年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二环辅路慢行效率提升25%

除了被网友称为“最爽骑行道路”的长安街,北京“步行自行车友好道路”越来越多了。

今年以来,本市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示范路建设。数据显示,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优化提升工程完工后,通过增加非机动车道空间、增设相关交通安全标识、改造信号灯等举措,二环辅路慢行系统通行效率提升了25%,早晚高峰骑行流量和通行速度分别提升8%和5%。同时,推进“健步悦骑”高品质慢行廊道建设;实施交通组织优化、道路林荫化改造、沿街风貌治理等措施,推动平安大街等道路由主干道路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道路。按照计划,所有慢行提升工程年底前全部完工。

边骑行,边赏景,慢下来的出行方式,让整个城市通行效率快起来。

一条贯穿“回天”地区、北部中轴的42公里骑行慢跑绿道,预计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串联起多个郊野公园。绿道南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途经东小口森林公园、贺新公园、太平郊野公园、霍营公园、沙河湿地公园、十三陵水库,北至苹果主题公园。工程建成后,搭建起一个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促进自行车、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既为周边及“回天”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疏解途径,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培养了一批“通勤铁粉”,截至9月底累计通勤超400万人次,构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通勤走廊,骑行成为回龙观、上地之间最便捷的出行方式,累计减碳量超1100吨。

市民绿色出行意愿持续提升。截至目前,自行车出行比例达17.2%,较2020年上升1.7个百分点;步行出行比例达31.5%,较2020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共享单车总骑行量6.73亿人次,日均246.6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涨41.9%,其中9月18日骑行量达47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慢行已成城市出行新风尚。

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慢行交通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标准建设。目前,《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交通组织设计指南》等一系列规划、标准指南已陆续定稿,待完成公示后,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根据《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北京要进行七类慢行系统特色分区。其中,历史文化慢行街区主要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将打造“健步悦骑”城区;商业活力慢行街区则以步行促进商业活力,优化提升王府井、西单、前门等传统商业街区环境;通过智能灯杆、智能斑马线等交通新技术,打造科技科创慢行街区等。

“十四五”期间,市级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将打造慢行示范廊道,加强城市道路与绿道、巡河路三网融合,实现功能互补,综合提升,满足慢行多元化出行需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提出了“增活力”“创模式”“统资源”“优空间”“强治理”五方面的发展策略。

“伴着河流骑回家”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城市建成区内40条段河道滨水空间及交通现状,明确了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工作目标,规划到2035年建设涵盖河流40条段,长度约554.8公里的滨水慢行系统,形成“一环两轴六带多廊”的滨水慢行空间。

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优化提升的创新做法,也有望推广到全市范围。《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交通组织设计指南》将明确路段机动车道宽度与限速设计之间的关系,为压缩机动车道,保障自行车道通行空间提供对策依据,同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口一次性左转标线施划、信号灯设计、灯控配时及自行车优先、行人优先的标识等标准化技术方案,对全市实施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改善工程提供指导。

关键词: 全部 完工 年底 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