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沈北新区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210个

来源: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7日上午,沈北新区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共赴盛会。

大会期间,代表们为谋划和确定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加快沈北振兴贡献智慧力量。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区长吴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工作安排中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成了焦点。

储备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80个加强多方合作

明年,沈北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北部副城核心区、冬雪湖两个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城市空间,提升品质功能,打造沈阳北部新的增长极。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树牢“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围绕六大重点领域,储备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80个。

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210个。健全项目常态化调度机制,必保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82个,海龟医疗等45个项目竣工达产。全力实施“腾笼换鸟”,处置闲置土地600亩。

沈北新区将加大与中盟自贸中心、营口港合作,共同建设海关监管场所和保税仓,不断扩大沈北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深耕北京探索“飞地经济”,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积极争取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转移,促进更高层次开放合作。

“生活圈”变“幸福圈”

擦亮“数智服务”金字招牌

沈北新区将以尚柏、吾悦等商业综合体为支撑,以道义大街等街区改造为依托,打造沈阳北部50亿级商圈。整合“吃住玩游乐购”资源,大力发展假日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丰富网红消费、定制消费等新模式,培育电商市场主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正良街道为试点,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商业网点全覆盖,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居民幸福圈”。

突出筑巢引凤,以更优环境打造宜居宜业新沈北。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加快形成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高频便民服务事项95%实现“掌上办”。

探索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直通车。做实“一联三帮”“三直一快”,创新开展“家在沈北”企业早餐会,进企业、进车间、进工地,用“店小二+电小二”创新服务技能和服务功底,擦亮“数智服务”金字招牌。

改造升级“老字号”

培育壮大“新字号”

明年开始,沈北新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深度开发“原字号”,支持禾丰牧业、依生生物等重点企业持续壮大,推动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全链条升级、向高端发力,实现直道跨越。改造升级“老字号”,抢抓沈飞搬迁、宝马扩产等有利契机,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飞机零部件2个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用数字为装备制造业赋能增效。

培育壮大“新字号”,以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建设为切入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重点突破,实现换道领跑。

全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发展服务型经济,深耕四大城市组团,做强沉浸式“四季游沈北”品牌,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

发展流量型经济,推进宝供物流等发展供应链物流产业,推动五指电商等建设直播示范基地。发展总部型经济,利用总部基地、先锋科技园等存量资源,打造一批总部经济楼宇和产业园。

注重民生问题

用细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完成蒲满路、七星大街北延等13条主干路网建设,打通蒲平路等6条断头路。构建全长110公里的乡村振兴环形新经济带,将“沈北小龙虾”打造成全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新建农村户厕1500座,创建美丽村屯28个、美丽庭院1500户。

持续推进6个老旧小区及4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9万个,新增绿地191万平方米,改造9个公园广场,新建口袋公园50个。

新改扩建学校及幼儿园17所,新增公办学位5220个,实现学前双普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力创建幸福教育示范区。建立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启动道义品质养老旗舰中心建设,有序改造区中心敬老院,新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0个,建成多个城市社区老人助餐站点。

辽沈晚报记者周学芳王月宏

关键词: 项目 不低于 210个 沈北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