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报
图示:郑州市民收藏的近百年前的郑埠设计图
清明节就要到了,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是扫墓怀人的日子,也是踏青游玩的日子。那么,时间回拨一百年,那时候的郑州人,清明节当天要进行哪些项目?
过往岁月的风俗,在当地的志书中被记录了下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查看了河南10多部百年前的县志,发现清明节也曾是官方规定的植树节。清明节当天,郑州郊外汴河最热闹,钱塘里有杂技表演,青年男女要插柳枝于头。
曾几何时,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一则踏青,一则祭祀,一则节气。后来,三个节日相互重叠融合,最终,清明节兼容了其它两个节日的特点。
图示:郑县志的影印本截图
【记载】清明节郑州汴河很热闹 钱塘里还有雀竿表演
清明节,上坟拜祖,慎终追远。上溯一百年,那个时候的郑州人,又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根据民国二十年重印刊本的《郑县志》(民国五年重修,即1916年,距今106年)记载,“是日,倾城上坟,京汉陇海车站之东,车马阗集,而酒食尊罍,山家村店,享馂豪游,张幕藉草,对酒欢呼,日暮忘归”。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家家户户都要上坟,倾城而出,以至于局部区域人头攒动。“京汉陇海车站”以东,是人员密集区。
除了上坟外,当天的最主要任务便是放松,即大家所熟悉的踏青、近郊旅游。有车的乘车,没车的步行,带上酒带上饭,席地而坐,玩到太阳落山,意犹未尽。
其中,“汴河一带”是热闹区域,因为有“民间艺术团”的表演。“汴河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锁飞钱,踢水撒沙,吞刀吐火,躍圈抛球,并诸色禽虫之戏,纷纷杂集”。可见,表演节目较多,让当时游玩的民众大饱眼福。
汴河在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县志》记载的有两条,一名“小黄河,元臣贾鲁尝浚之,故名贾鲁河”,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贾鲁河。而当时的汴河,是“民国五年由郑县西南隅李河之南入境,向北流经小李河侯寨一带……经陈五寨老鸦陈等村,流经……小孟庄康庄,入中牟境”。
但是,不管是哪一条汴河,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汴河在当时的县城之外。清明节当天,很多人都选择结伴郊游。
同时,在“钱塘里左右”(钱塘里,今钱塘路北段)还有雀竿表演。“其法,树长竿于地上,高可三丈,一人攀援而上,舞蹈其颠,盘旋上下,有金鸡独立,鹞子翻身,钟馗抹额,玉兔捣药之类,变态多端”。
立三丈的长竿在地上,有人站在上面,做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反响是不错的,“观者目瞪神惊,汗流浃背,而为此技者如蝶拍鸦翻,遽遽然自若也”。
图示:中牟县志的截图
【风俗】“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节晚上还要“贴九娘”
除了上坟扫墓祭祖之外,清明节的传统项目还有插柳。
《郑县志》记载,“人家插柳满檐,青倩可爱,士女咸戴之,谚云,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
这里面有两条信息,一是要插柳在屋檐,二是年轻人插柳于头上。其中,前者和同时期的《中牟县志》(民国萧德馨等修,熊绍龙等纂,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记载类似,“清明节祭扫先墓插柳于门”。
那么,年轻人又是怎么玩柳枝的?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带柳”风俗,不仅局限于中原一代。记录清代吴中风俗的著作《清嘉录》也记载,“妇女结杨柳球戴鬓畔,云‘红颜不老’……谚云:‘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
可见,无论年轻人是怎么插柳于头发上的,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珍重大好韶光,释放青春的活力,不然到了白发满头时,追悔往事,后悔莫迭了。
到了清明节晚上,还有一个项目。《郑县志》记载,“是夜,人家贴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之句,谓如此则夏月无青虫扑灯之扰云”。
那么,什么是“贴清明嫁九娘”呢?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其实这是我国南方、北方多个地区的一个传统风俗,只不过现在已经被遗忘。
“嫁九娘”又称“贴九娘”,在当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九娘不是人名,而是指的灯蛾。在古人心中,灯蛾与蚊虫没有太大区别,都对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清明节当天,人们写“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字样于纸上,贴在门楹或墙上,以为这样可以趋避蚊虫。
图示:上蔡县志的影印本截图
【盘点1】清明节前面还有个寒食节 有地方在寒食节扫墓祭祖
除了郑州地区的风俗外,河南其他地区在清明节又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选取了豫北、豫西、豫东、豫南、豫中等10个县的县志(大部分县志出版或重刊时间与《郑县志》时间接近)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其中一个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清明节依然是重要的节日,但清明节前面的寒食节,却渐渐被遗忘,只留存于古代诗文和典籍中,现实生活中几乎无人提及了。
寒食节是哪一天呢?盛行的说法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一天,禁烟火,只能吃冷食。它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不过,在河南地区县志的记载中,寒食节被固定在了清明节的前一日或前两日。《陕县志》(民国欧阳珍修,韩嘉会等纂,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称,“三月清明,前一日,禁烟火,谓之寒食,乃晋国之遗俗”。《郑县志》则称,“清明……前两日谓之寒食”。
寒食节和清明节挨得较近,在有些地方,人们选择在寒食节上坟扫墓祭祖,而在清明节当天出游散心。《南召县志》(清陈之熉等纂修,清乾隆十一年修,民国二十八年重印本)记载,“寒食节拜先茔,封土祭奠,清明节遍插柳”。
《偃师县志》(清汤毓倬修,孙星衍纂,清乾隆五十三年刊本)记载,“清明前一日寒食,治酒肴祭墓,剪纸钱挂树,清明日小儿折柳插戴”。
图示:偃师县志的影印本截图
【盘点2】并不是所有阶层都踏青游玩 清明节曾被定为植树节
其实,追究在中国古代清明节放假与否,意义并不是太大。一则当时所谓的放假主要针对于仕宦群体,一则人数占大多数的老百姓,还需要解决温饱问题,也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去郊游玩耍。
《西平县志》(民国陈铭鉴纂,李毓藻修,民国二十三年刊本)记载,“清明节日,各家必折柳枝,插于门端,中流以上人士,多结伴携酒肴出游,择旷野高原处,席地聚饮,名曰踏青”。可见,有闲心游玩的还是“中流以上人士”。
《虞城县志》(清李淇修,席庆云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刊本)则记载,“清明日,男女带柳,日中墓祭覆土。是日,士夫多相邀散步郊外,或携盒酒小饮,名曰踏青”。这里的士夫,是士大夫和读书人。
清明节与植树节也有关系。1915年7月,在孙中山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从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在《陕县县志》里,就有这方面的记载,“现国民政府……又定为植树节,以气候推之,则已觉较晚,故农人多预先行之,以生机未动,易于栽培也”。
当地人在编纂县志时,毫不讳言地表示,清明节并不适合做植树节,因为不符合气候规律。所以,当地人往往是提前就把树栽下,是因为树木生机还没动,容易栽培、成活。
【演变】清明节兼容了寒食节和上巳节 二月二也曾是郑州人踏青的日子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成为节日的。从上文其实可以看出,清明节是融合了寒食节的一些风俗,所有百年前的有些地方,还是在寒食节上坟扫墓。
如今的清明节,兼具踏青和扫墓两大功能,一方面是“吃掉了”寒食节,另一方面还“吃掉了”上巳节。因为,踏青游玩的习俗,来源于上巳节。
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就写于三月三日上巳节。所谓“修禊事也”,是祓禊,祓即祓除疾病,禊即修整净身。另外,三月三日也是踏青日。明代杨基《浣溪沙》这样写道,“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郑州,当时的年轻人在溱水洧水之畔,就开始了踏青游玩。“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诗经·郑风·溱洧》),春暖花开,河水上涨,景色优美,青年男女,正在春游,拿着兰草祈福。
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香部·卷三》引《韩诗》解释道,“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
寒食节和上巳节,距离清明节的天数都不算太多。三个节日靠得太近,渐渐的重叠融合,清明节最终“笑到了最后”。
其实,一百多年前的郑州,二月二日,是除清明节外另一个踏青的日子。《郑县志》记载,“城中士女已出郭踏青,车站,钱塘里,宏农里,敦睦里各闹市人力车价值日增”。
这样的风俗,是符合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审美观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城东早春》),意思是踏春要趁早。
不过,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看来,只要心中有春,则早春晚春,都有春色可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只要心中有春,则时时处处皆是春也。
唐山市启动应急生活必需品网格化保供体系
记者从唐山市举行的2022年第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月14日,唐山市印发了《建立唐山市应急生活必需品网格化保供体系的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