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什么是退档?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避免退档?13种退档原因

来源:中国科商网  

高考最遗憾的事之一,肯定有志愿填报的退档。

那什么是退档呢?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避免退档呢?

所谓退档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分数符合所报院校投档条件,省考试院将学生档案投到所报院校,学校检阅了学生档案,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学校不予录取,把档案退回到省考试院。

行志愿录取规则下,一旦发生退档,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对于二本考生来说,则意味着直接从本科掉到专科!

退档的条件有哪些呢?应该如何避免呢?在分数达到所报院校投档线的前提下,常见类型有四种:

第一,没有达到所报专业录取线,并且不服从调剂;想要避免,服从调剂即可。

第二,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这种也不难避免,注意查看考生体检表和体检要求,避开对应专业即可。

第三,单科成绩不合格,注意院校招生章程中,单科成绩要求就能解决。

第四,学校实行105%及以上调档比例,投档线上人数比录取计划多5%及以上,边缘压线投档考生可能会被退档!

前三个通过合理的填报,提前了解政策规则,基本可以解决。但是第四个我们无法避免。因为我们在填报时并不知道院校最低录取分数,只能参考往年线差及位次进行分析,报考时留足分数,避免自己被边缘化。

但是特殊年份会造成某一院校分数骤增,比如新一轮的双一流公布,新增院校及警告院校分数势必有所波动。包括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分尽其用,尽量做到压院校分数线录取。那么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考生分数被边缘化,我们如何减小分数被边缘化带来的退档风险,来提高学生的录取概率呢?

研究了大量高校2021年的招生章程后我发现,有些学校规定,或者说是承诺,学生在德、体条件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予以录取或进档不退档。这就避免了我们压线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当然这些学校从985、211、双一流到普通本科,甚至是民办本科都有,我整理了40所2021年有类似描述的大学,可暂停查看有没有你的目标院校。

这个名单并不全,而且是2021年的文件,所以建议考生家长关注目标学校2022年招生章程,如果学校有类似承诺,而你又想冲击更好的大学,同时能够接受专业调剂,在勾选专业服从调剂的前提下,建议重点关注这部分大学。

志愿填报对每个高考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年都会有志愿填报的遗憾。有些时候,即使同学们的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和考生又该如何避免高分被退档或达线退档的情况?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1.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2.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3.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13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政策落榜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压线未必被录取,一般在“压线过”考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边缘生”尽量选择那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

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部分院校的外语、外贸专业,对外语成绩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只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分

目前有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位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均分和位次。

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只参考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宣传力度;

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高估自身实力,只选“三热”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忽视有特殊类型招生计划的院校

这类招生计划,对考生特长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尽管招生数量少,但也有不少较好的特色专业。如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等,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对优生群体来说,增加了录取的机率。

预防对策:建议填报此类院校,扩大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

忽视本科二批院校的填报

本科二批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一些本科一批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重视填报好本科二批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过分重视专业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局限于热门专业。

预防对策: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

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

没有分析透彻院校《招生章程》

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

预防对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

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而退档

什么是行志愿:

行志愿是指高校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对行关系的志愿。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检索到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符合投档条件时即被投档。

有的家长、考生没弄懂行志愿的概念,认为行志愿是我第一个志愿即便被退档了,还能继续被第二、三、四专业录取,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行志愿投档后也有退档风险。考生的体检、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都有可能造成退档。这些因素由高校根据招生需要自主设定,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

退档考生不能再补投到后面的专业行志愿,只能参加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的志愿填报和投档。

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立足长远,扩大录取机率。省外院校录取人数少相对报考的人数也较少。

考生定位不准,院校“扁”,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院校之间要有梯度。

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志愿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的问题。

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退档?

高校退档主要有这些理由: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报考考生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为避免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冲一冲”,也许你的档案冲进了某个高校,但由于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你刚刚压上投档线或超该校投档线不多,可能被退档。

(2)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

(3)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专业调剂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指考生在学校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愿意调剂到该校在我省招生的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服从专业调剂可以降低被退档的风险,但也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

并不是选了服从专业调剂就一定会被调剂,只有在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或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才会被调剂。调剂的学校和专业不一定都是“冷门”或“不好”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热门”的专业没有录满,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有可能被调剂到这类“热门”专业。

在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面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

事实上,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了解,某个专业暂时不喜欢,进校学一段时间,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又慢慢喜欢上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祝愿所有考生

都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河南省教育厅)

关键词: 志愿填报的退档 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避免退档 什么是退档 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最新文章